广东人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44|回复: 0

大学生“回炉”职校热背后,竟是高校职校的输赢关系逆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9 1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毕业季。刚刚从北京理工信息管理大学珠海学院、中南财经大学武汉学院等本科学校毕业的几十名学生,却不是忙着考研或者找工作,而是准备进入某高级技工学校再学习两年。

" N1 \- C, l; S. p. p

% \0 z0 n: r5 p) f( r. O
近年来,像他们一样从本科毕业到技校“回炉”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偏重于实操的专业,类似数控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保养、机械工程等,最受青睐。有些技校还专门为这些“回炉”大学生开设两年制班级,配备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技校毕业生担任班主任,为他们安排大量的实践讲座,实行和普通技校学生相区别的浓缩式、精华式教学方式。

% u" Q! w* M" A) r
是什么吸引这些本科毕业生“回炉”职业院校呢?老师们,您所在的院校有多少这种情况的学生呢?大学生“回炉”职校热的背后,竟是高校职校的输赢关系逆转?

7 O' V# Z) Z( @0 i
咱们一起来听听看网友如何说。当然,别忘了在下方留言,一起交流您的观点。

7 P2 p6 b  J/ a( D4 @, G5 k
心路独舞
在美国,本科教育是普及教育,想上大学的孩子都有大学上,美国人接受大学教育的比率达85%,即使小学教师也是硕士研究生。家庭贫困或成绩底层的孩子可以上对成绩要求低、学费合理的社区大学,就读期间成绩达到要求的(各校要求的GPA不同),一到两年后可以转入州立大学就读;想早就业的可以在社区大学选一个偏重实际操作、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譬如牙医助理(洗牙和日常保护)、护工(比注册护士低一等)、汽车维修保养、飞机技工等等,拿到专科学位即可。
  |$ h$ H, a4 ?7 ^: Z4 n
我之所以要提到这个话题,是想说美国职业教育一般放在比较便宜的社区大学里;作为普及教育的本科中的专业,譬如工程专业很可能是“万金油”,包含各种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然而,要想侧重某一种工程譬如电子、土木等则需要读研究生深造。也就是说,本科毕业生只能做有一定技术含量但并不高的工作,技术含量高的都需要硕士或博士学位。
3 e& d" ^5 Z$ c
中美对比,我个人觉得美国教育的层次和结构很可能会是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积极改善和提高作为社区大学功能的职业教育。而对个人来说,早日找准定位,选取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少走弯路,避免在时间和投入上的浪费。
& o( {; w( q1 `3 h
5 f% y) B/ E0 j
初学者Jas
这种消息每年高考之后都会见到。集中爆发消息,一般都是有原因的。概括来说,就是职校通过舆论、虚张声势,以招生宣传。

# q: [# D; E7 y/ P0 D" X

/ l. \8 Z/ k+ ]9 X
大学是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但主要不是在这方面。这种事,要求大学反思。那大学应该全变成技校?要知道,本科大学的定位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不是教你怎么赚钱,毕业找工作是学生自己的事。很多清华本科生搞出科研成果卖给企业,有了百万身家,或者获得了创业基金。那么,专科技校有多少这样的学子呢?

5 Y0 }; g' K/ V0 s& A7 q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一些东西就盲目否定大学的价值,在大学能否学到东西全靠自觉。
( w# i6 o9 A) h
" o5 ~$ I1 V' ~. F! e
匿名用户
作为一个2015年从二本院校毕业的人,我也想回炉。当年花了四年十几万读了法语专业,结果毕业实习都没找到法语企业,还是靠着高中的英文老底找了深圳一家外资公司。现在一边在单位做编外,一边考公务员。

- U6 b1 }$ [, f* S

2 v2 |/ D5 S8 U5 m8 l; R0 l
我越来越怀疑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也想回炉学技术。毕竟语言只是一门工具,不能要求每个学语言的都拿它混饭吃。如果学到技术加上我本身的外语底子,中国的基建已走向世界,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更多懂外语的技术人才走出国门!

3 @2 J, o' D0 j% P
5 O) Q. |% q+ y' o7 f% _& s9 ]
育儿奶爸
目前,就业市场的情况可以用一句段子来形容:“本科生满街跑,技术工无处找。”大学生毕业后再去职业技校学习的现象凸显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6 N) T+ _8 d! r: D0 R/ t& \
本科毕业生读职校,本质上就是接受继续教育,和企业入职前安排的岗前培训差不多。现在,大学早已不是精英教育。
5 K1 C+ H4 P/ G: [) T

* |, Q- D& P4 F: B* r8 v/ D' ~- d
在大学生还是稀缺产品的时代,技术可以通过实践弥补,“干中学、学中干”,最终成为“道”亦有“术”的全才。但如今企业白领岗位日渐饱和,技术型人才特别是铁路、程序设计、电气自动化等岗位的技术型人才急缺,“文凭+技能”型人才自然吃香。

2 |  D  U6 h4 ~( B( `
目前看来,大学生“回炉”读职校既满足了传统心理下人们对文凭的精神寄托,又解决了当下高级技工紧缺的难题,赋予技术人才较高起点。因此,职校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本科院校也应该沉下心来想想对策,毕竟在制造强国战略面前,我们既需要大量研究型科学家,又需要更多的实践型工程师与技术人员。
) |  `# G+ U+ l/ u2 F, l
9 a  v5 y, [, b4 V2 `* X6 ?
心中自有江山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学生成了无用武之地的人了,无非是身体条件、精神状态、心理素质、个人眼界、知识面等达不到要求。
为什么会这样?大学玩游戏,不锻炼,拒绝团体活动,按个人喜好来交友、翘课。结果,你懂的。
慢慢的意识到不对,要爬出坑。结果特么坑太深,老子要花一生时间往外爬了。
奉劝各位,你将来想做什么,再去选择合适的学校与专业。别又坑了自己。至于说什么自由职业者,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你还是老实读职校、学技术,当块砖。
4 }( Z2 w, U* x: {9 \

6 N* U) L* o. S8 ^; S- n3 `
唱歌跑调的女疯子
大学生在高校学不到一技之长,只能通过职校学习走上社会就业。这其实很讽刺。

$ B3 G# z5 U" }* s$ r- A, h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缺少管事儿的,只缺少做事的。相较之下,本科生与职高生在劳动力市场上高下立见。本科院校必须从教育机制入手,不再空谈理论,增加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至少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成绩或技能。同时,各有所长的高校应共享所长,争取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品质人才。
! E6 W$ u3 v8 H( Q! g8 H0 i% w
但尽管如此,并不代表所有本科毕业生都该“回炉”上职校。只要肯学肯琢磨,高校也有未来。

6 x. G1 t7 l, l' T' P, E
4 b8 s9 X  w& C; R! j$ w5 {1 c5 s
TalentLove
读职校不是回炉,而是以退为进,它本科毕业后和读硕士、博士是相似的。
& d8 P: Q$ e' S& y
因为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而你在本科毕业后选择读职校还是硕士,都是个人行为,高等教育并不需要去反思什么。而是我们每个人要去反思,明确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如果想要创造更好的未来,必须要花心思去钻研某一个领域,或者成为一个比较广泛的、在各个方面都全面的全能型人才。

3 c0 l+ }9 T1 S9 H; L2 H8 E
9 E3 c+ v, u; H4 V9 a& z9 }1 [
我专属的甜2
进入本科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应该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现在大学生“回炉”读高职,恰恰说明大学基本功能的缺失。

8 I4 r/ |# `  }: i0 N/ G
反思什么?第一就是课程设置,有些课程对专业没什么用,却被作为必修课强制学习。有些课程与专业相关度很高,甚至是必学技能,却因种种原因开不了课。
& _) J, p' W& |3 c& N4 X
第二师大学管理层缺乏培养人才的意识,舍本逐末的扩建校区、修建大楼,忽视学校人才引进和学生教育,何其悲也。
4 P# v: j$ _: ]3 u: m" q- i+ ?
十年苦读不如职校三年。
* @- ]) T' e5 f9 g4 [4 R4 X! l
看到本科毕业生“回炉”职校的现象,小编喜忧参半。喜的是职校技术和蓝领地位被认可,职业院校走出以往招生难的困境,而如何选择知名职业院校也将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忧的是中国教育将何去何从,毕竟,职业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健康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

7 c0 q8 Q# B/ O- b5 R5 T
老师,您说呢?这几年,到您任职职校接受职业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有多少?他们是否通过“回炉再造”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面对这个现象,您更多的是为职业教育而欣慰还是为本科学校而悲哀?
微信搜索:zjteachers,关注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 _2 }( b( }2 H, ~)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我的微博|小黑屋|手机版|广东人社区 ( 沪ICP备13022730号-3 )

GMT+8, 2025-7-3 18:01 , Processed in 0.0683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